2022年毕业时,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平谷区的乡村振兴协理员,被分配到平谷镇,负责经济排尾村北台头村、经济排头村和平街村的乡村振兴工作。
田祖荫强调,学位预警,是希望把工作做在前,政府采取措施建学校、扩资源。三是努力保障特殊群体的平等入学。
目前看,各地总体落实情况良好。指导各地健全和落实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坚决守住不让适龄儿童辍学的底线,做好残疾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孤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群体的入学工作,加强关爱帮扶和教育资助,落实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中小学的招生入学工作事关教育公平,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2023年中小学招生入学已经基本结束。田祖荫介绍,围绕做好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落实文件要求,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田祖荫表示:2022年,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民办学位比例超过95%,今年初步测算,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受人口政策影响,一些大中城市今年的小学入学人数都达到了近年来的峰值,教育部指导各地健全常住人口学龄儿童的摸底调查制度,全面掌握当地适龄儿童的入学需求,切实做好学位的供给保障工作。四是有序增加招生计划扩容一批,深入挖掘现有优质普通高中校舍资源潜力,并结合实际优化招生计划安排,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
《扩优提质行动》的主要目标是:到2027年,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优质特色、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二是推进普惠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加强学龄人口变化预测前瞻性研究以及城乡学校布局合理性研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科学化水平。根据文件要求,将对重点任务和关键指标,建立定期调度机制,适时召开工作推进会,确保政策能落地、见实效。
《扩优提质行动》的具体措施,包括学前教育普惠保障义务教育强校提质普通高中内涵建设特殊教育学生关爱素质教育提升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战略综合改革攻坚等八大行动,共25条意见。三是保障面向青少年学生的卫生健康、文化体育、就业创业等其他基本公共服务,要实现应保尽保。
田祖荫在发布会上说道。谈及下一步落实两个意见的工作考虑,田祖荫介绍了几个方面。四是以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为重点,加快缩小群体教育差距。二是建立重点任务台账,加强工作督促。
义务教育阶段,扩增一批新优质学校,优质学位供给大幅增加。三是加强民办园收费监管,强化营利性民办园收费调控,遏制过高收费。一是以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为重点,加快缩小区域教育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四大差距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优质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均,育人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必须持续深化改革,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二是要求优化普惠性资源结构,稳步增加公办学位供给,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下称《扩优提质行动》),其中提到,到2027年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力争达到60%以上,特教学校在20万人口以上的县基本实现全覆盖。
在城镇新增人口集中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加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
特殊教育学生关爱行动,主要解决特殊教育资源不足适宜性不强问题。一是首次明确公办园公用经费标准,提出各地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原则上应于2024年达到600元/年人。三是推进数字赋能,提升工作水平。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主要解决普通高中多样发展不充分、部分县中水平不高以及群众职普分流焦虑问题。二是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为重点,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要坚持优先保障、政府主责,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全民、优质均衡。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包含哪些内容?田祖荫表示,从服务范围来讲,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保障义务教育,要实现优质均衡。《优质均衡意见》和《扩优提质行动》都要求各地制订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推进机制,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其中,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主要解决学前教育保障机制不健全、优质普惠性资源不足问题。基教扩优提质八大行动将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介绍,《扩优提质行动》致力于深化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优质教育资源总体不足与人民群众期望上好学的矛盾,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新建一批,高起点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优质普通高中,增加学位供给。二是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制定区域优质学校成长发展规划,倾斜支持帮扶有一定基础的学校,加快成长为优质学校,办好家门口的每所学校。
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主要解决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城乡校际差距大问题。一是推进优质学校挖潜扩容,对有条件的、办学水平和群众认可度较高的学校,一校一案合理制定挖潜扩容工作方案,进一步扩大优质学位供给。三是以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为重点,加快缩小校际办学质量差距。推动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较大城市加快建设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学校。
学前教育阶段,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力争达到60%以上(2022年为54%)。特殊教育方面,特教学校在20万人口以上的县基本实现全覆盖,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7%以上(2022年为96%)。
一是扩大特殊教育资源,鼓励20万人口以上的县办好一所达到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20万人口以下的县因地制宜设立特教班。二是保障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资助,要实现应助尽助
优化普惠性资源结构,稳步增加公办学位供给,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加大薄弱园改造提升力度,改善园舍设施设备,配备丰富适宜的玩教具、游戏材料和幼儿图画书,规范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办园水平。
各省(区、市)要完善民办幼儿园收费政策,鼓励对非营利性民办园(含普惠性民办园)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提升保育教育质量方面,《意见》提出,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坚持问题导向,改进保育教育实践,促进高质量师幼互动,引导带动每所幼儿园不断提高保育教育质量。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市场监管、发展改革等部门加大对民办园收费专项检查力度,查处并曝光一批违规收费的典型案例,防止以各种名义乱收费。首先是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民办幼儿园收费应全部缴入经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银行账户,统一管理。各地教育、发展改革部门要综合施策,加强营利性民办园收费调控,引导经营者合理确定调价频率和幅度,必要时可开展成本调查并向社会公布,遏制过高收费。
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一步提高,目前标准高于600元的地方不得下调。根据办园成本、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公办园收费标准,并定期动态调整。
落实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在城镇新增人口集中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依托乡镇公办中心园办好村园,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随珠和璧网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